國家醫保局解讀
長期以來,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各省屬地管理,由地方醫藥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價格項目、確定價格水平,地區之間價格項目的數量、內涵、顆粒度差異都很大,一些地方還按操作流程拆分價格項目,增加醫療機構計費負擔,群眾也看不懂,且無法兼容新技術。
立項指南整合價格項目的總體思路可以總結為,對相同服務產出相關的價格項目進行“合并同類項”。有的是不同步驟的歸并,有的是不同術式的合并,還有的是不同流派的規范,價格項目的顆粒度明顯加大。
項目合并的同時價格也會相應調整。會上提到,比如特級護理、一級護理等項目落地時會適度上調價格,以更好體現技術勞務價值。
截至目前,國家醫保局已印發精神治療、康復、綜合診查、放射治療、中醫特殊療法、中醫骨傷、護理、產科、中醫針法、輔助生殖、中醫外治、口腔種植、中醫(灸法、拔罐、推拿)、臨床量表評估、器官移植等共17批立項指南,其余立項指南將陸續編制發布。
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指導中心價格管理技術專班負責人唐菲介紹,婦科、麻醉、綜合治療類立項指南已完成征求意見環節,眼科、呼吸系統、口腔(綜合、牙周、正畸、修復、牙體牙髓、外科)類立項指南正在征求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在立項指南編制中,國家醫保局不僅考慮對存量項目的整合,也特別關注對增量技術的兼容。
蔣炳鎮說,新項目的內涵有所擴展,兼容性更好,為新技術留下了收費接口,也反映出價格政策對新技術在臨床價值、服務產出、提質增效等方面的新期待。
新設質子放療、重離子放療、硼-中子俘獲治療等價格項目,這類高端醫療裝備進入臨床后,可以按新價格項目收費,有利于加速前沿技術的臨床轉化,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多新的治療選擇。
接下來,國家醫保局將繼續加快立項指南編制進度,力爭到2024年年底,編制好覆蓋大部分學科領域的立項指南,基本完成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標準化規范化的頂層設計,同時指導各省在2025年第三季度前做好對接落地。
立項指南的編制出臺標志著規范統一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入快車道。國家醫保局將持續指導各地試運行2-3年,修訂完善后適時推出新版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目錄。
帶量采購已覆蓋大部分耗材品類,大型設備價格也在競爭機制成熟之下不斷下調,與之相關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也在隨之調整。
在近日國家醫保局發布的放射檢查類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中,將現行放射治療類價格項目映射整合為15項。國家醫保局將指導各省加快對接落實放射檢查類價格項目立項指南,在制定省級基準價格時關注大型檢查設備真實采購價格下降趨勢,合理下調放射檢查服務價格水平,促進檢查結果互認,鼓勵通過提供更多技術性醫療服務獲得增量收入。
在此次解讀會上,關于耗材與醫療服務項目立項指南的關系也作了相關說明。賽柏藍器械在會上了解到,按照立項指南的總體原則,目前是按照技術勞務以物耗分開的原則去編制設定。現行項目里是有除外內容對應的收費政策的,某些耗材在某個項目里明確了就可以收費。
“與現行價格項目相比,這次立項指南的整個改革過程,能夠解決臨床收費問題,能去解除特定的耗材與特定項目的捆綁關系,即把醫用耗材的使用權交給醫生,交給臨床,讓臨床因病施治,把耗材用到*合理和*適應的病人診治中,這也是改革的初衷。”
據了解,目前為止,如上海、山東、廣東、內蒙、青海等地,正在制作本省的醫用耗材收費目錄清單。
此外,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繼續開展醫用耗材的集中帶量采購,提高醫療機構醫用耗材的網采率。
在放射治療類價格項目中,為減少價格項目與檢查設備綁定,立項指南將關注點聚焦于檢查精度,普通CT檢查不再按排數確定收費標準,而是對掃描層厚<2mm的“薄層掃描”設立加收項,在滿足臨床檢查收費需求的同時,根據服務產出體現設備迭代后在檢查精度方面的差異。
日前,深圳醫保局發布醫療服務價格與醫用耗材集采協同聯動項目詢價公告,提出分析落實醫用耗材集采策后各類型醫療服務費用的變化情況;現場調研、分析涉及單獨收費醫用耗材的醫療服務項目及檢查檢驗類等耗材無法單獨收費醫療服務項目的成本構成、成本影響因素,分析相關醫用耗術與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的關系。
耗材收費標準與技耗分離改革正在進入深水區。目前醫療服務價格規范治理已開展到第二批,國家近期明確,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以單項價格全國中位價、平均價或**價區次低價的低值作為目標價,督促降低設備耗材偏高的采購成本,下調項目價格至目標價附近。
伴隨醫療服務收費機制科學化、合理化,耗材和醫療服務價格以往的模糊地帶將逐漸明晰,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得以深化落地。
END
來源 | 賽柏藍
撰文 | 秦酒
本文分享僅作學習,不作任何商業用途